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谷场边的乏力影[第3页/共15页]

处暑的阳光垂垂褪去锋芒,变得如同蜜蜡般温润。医馆木门“吱呀”开启的刹时,裹挟着金秋特有的清爽——是背着竹篓的采药人来了,篓中紫苏、佩兰还沾着晨露,与前日农妇送来的新谷堆放在一起,金黄与青绿交叉,恍若把全部季候的奉送都收拢于此。叶承天接过带露的草药时,指腹触到紫苏叶片上精密的绒毛,竟与白扁豆花萼的质感别无二致,这才惊觉六合造物的奇妙:本来每味草药都是写给人体的情书,字里行间皆是共生的暗码。

“谷芽要选头茬早稻的种芽。”他握着新炒的谷芽,焦香混着稻壳的清甜在掌心漫开,芽尖的曲折处还带着炒制时留下的浅褐,像被秋阳吻过的唇角。石臼里的谷芽碎成金粉时,芽尖的纤维丝在阳光下闪着银线,与脾经的经络图竟分毫不差。当藿香汁调入谷芽粉,青碧与金黄融会成晒谷场上的晨雾色,药膏抹在紫痕上的顷刻,农妇轻吸一口气——凉润的触感混着谷芽的焦香,像给瘀肿的肌肉敷了层会呼吸的云。

暮色漫进医馆时,晒谷场的竹耙刚将最后一筐稻壳拢成小山,晚风裹着新谷的焦香掠过檐角,将白扁豆的紫花穗影子投在青石板上,恍若谁用胭脂在暮色里画了串未干的诗行。叶承天从药园的竹架下摘下一丛白扁豆,带土的根须在篮筐里伸展,主根粗如拇指,须根分作五叉,恰如脾胃募穴在脘腹的星点漫衍——那些藏在根际的暗纹,竟与农妇按揉中脘穴时指尖的落点严丝合缝。

阿林俄然瞥见,渠边藿香的根须正沿着沟渠走向延长,与人体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路惊人类似;而山坡藿香的枝叶朝向,刚好对着肝经的期门穴方向。叶承天望着两种藿香在晨光里伸展的姿势,俄然轻笑:“医者采药,要像老农用指甲掐谷粒——饱满的谷浆是水湿,坚固的谷壳是气结。这沟渠与山坡的藿香,原是六合按人体病症分的药:湿盛处生利湿草,气结处长理气枝,连叶片的俯仰角度,都是给医者看的‘本草暗码’。”

草绳在指缝间解开时,粗麻布衫沿着腰间滑开,两道深紫的勒痕像新犁过的田垄,在晒成麦色的皮肤上格外触目——那是谷筐的竹篾在血肉里刻下的印记,边沿泛着青肿,像被暴雨泡胀的稻根。叶承天望着紫痕的走向,俄然想起晨露里的谷芽:处暑当天收的稻种,经铁锅微炒后,芽尖刚好弯成45度,恰是脾经从胃脘走向脐周的循行角度,恍若六合在草木萌发时,就为劳作者的腰腹伤患备好了药引。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