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建言[第1页/共3页]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关于大小中君子选的争夺,张国舅这一派较着安份了很多。任兵部尚书的申大人固然传闻了张国舅明天会有甚么行动,却不晓得是甚么,还觉得张国舅又找到了其他合适的人选,心中正迷惑是谁,便听到张国舅就上奏说了提拔人才的新体例。申大人当场就傻眼了,底下的官员也群情纷繁。
晓得此中门道的人也在猜想是不是程大山之前办得差事立了甚么大功绩,不但本身升了官得了赏,连夫人也跟着叨光?只是珠花在猜是不是因为程大山的“偶然之言”处理了朝中一个大题目,皇上才绕着弯子给了夸奖。
“听了他的话后,微臣茅塞顿开,顿时与人筹议定下了章程。”
与他说话的武官也是个泥腿子出身,便应道:“就是,还是混子你脑瓜子灵。”
不得不说,杨成坚的确是个勤于政事的好天子,珠花在程大山前面提了科举的过后不过五天,朝中要推行科举的事便公告天下,关于此事的详细如何履行也分发给各州县,哪怕有人想跳出来反对也没找到机遇。这么大一件短短五天就决定了,没有前期调研,也没有试运转探底下的人丁风,哪怕开铺子也没有这么快定下来的。
孙氏当时听了夏夫人的话后,对这事也就丢开,一两年后说不定程大山升官了。没想到毫无前兆的这旨意就下来了,孙氏拿到诰命服时人都是蒙的。三姐妹内心却直乐,毕竟这品级有没有正式下来前,她们去插手宴会多少有点底气不敷。
“就是。”
等回了府,他顿时召来几个亲信门客商讨,世人参议了一天连饭也顾不上吃。这但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如果今后不再从底下推举的人才当选官而是通过测验,豪门学子也就有了出头之日,世家干政的环境也会减缓。张国舅不是目光短浅的,当今太子是贞贤皇后所出,是他的外甥,哪怕是为了这个孩子他也要把这个轨制推行出去。
张国舅为了把事情办得顺利,每一州还派人去盯着,就如许玄月的时候各个县迎来初度的县试也就是秀才试。珠花倒记得秀才前面仿佛另有一个童生,不过科举轨制才刚开端,与成熟期间比略微有些差别也是普通的。
即位时他翻见新晋将领的名单,一眼就看到了他,当下很多武官部下都有人马,他们皆不肯把兵权交上来。跟他们一比,当初打下盗窟后二话不说把盗窟献上,只带着几个亲信就服从调往别处的程大山就显得忠心多了。这也是有甚么好差事,皇上总会惦记取分给他的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