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建言[第2页/共3页]
珠花还真的猜对了。皇上在与张国舅密谈时,问起他如何想到这么个别例,张国舅就把程大山的话说了一遍。
“可不是,就考考闹灾荒如何办呀,徭役如何安排呀……对了,前些日子朝上还争过甚么事?”
两人一唱一合的说着,哪怕抬高了声音,但是边上颠末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有几个文官还投去了鄙夷的目光,乃至讽刺地笑了几声,只要张国舅如有所思地皱了一下眉。
程大山听了珠花的一番话后,便感觉这些文官实在没用的很,他倒没有冒冒然的上奏,毕竟他的官位不大,上朝也是排在武官的最开端,每次昂都城看不清皇上的神采。他又是武官,如果他现在敢参合文官的事,没准立马变成统统文官的靶子。传闻上回有个老将军看不畴昔说了几句,就被他们结合起来骂了,气得老将军回家吐了血。
申贵妃在后宫传闻了此事气得直扯帕子,她命人送甜汤去御书房也被拦了下来。以后连续半个月,皇上都没往他的宫里来,她也不得不收敛一些,内心更对张国舅更加痛恨。
等回了府,他顿时召来几个亲信门客商讨,世人参议了一天连饭也顾不上吃。这但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如果今后不再从底下推举的人才当选官而是通过测验,豪门学子也就有了出头之日,世家干政的环境也会减缓。张国舅不是目光短浅的,当今太子是贞贤皇后所出,是他的外甥,哪怕是为了这个孩子他也要把这个轨制推行出去。
与他说话的武官也是个泥腿子出身,便应道:“就是,还是混子你脑瓜子灵。”
“对,问问突厥还要不要持续打呀。不过这个文官应当也不懂。”
他们这些新封的官员为夫人请封,哪怕通过了,诰命不会那么快正式下来。珠花也是听夏夫人说的,说是封诰的文书和制作诰命夫人的服饰都很花时候,偶然拖上一两年都是有的,同一条街上有位四品的武官夫人诰命都没有正式下来。程大山只是五品武官,照理不会这么快轮到他。
张国舅简朴地说了一下新提拔体例,就把连夜赶出来的奏折呈了上去。皇上细心地看了一遍,赞了一声好,便把这事交给了吏部,也就是交到张国舅手上。散朝后,皇上还召张国舅和其他几个大臣到御书房筹议此事,这一筹议又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