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兴亡纵横[第1页/共38页]
“禀报我王:燕国密使乐毅求见。”
“公私清楚,好兄弟也。”乐毅大笑一阵,“来,再干一碗!”
孟尝君一招手,鲁仲连大步走了上来,一拱手尚未开口,齐湣王已皱起了眉头:“你,不是方才义报过了么?”孟尝君慎重其事地拱手一礼:“臣启我王:鲁仲连天下纵横名流,我大齐栋梁之才也,若仅是带来军书义报,鲁仲连何必涉险犯难面见我王?”齐湣王淡淡地一笑:“如此说来,另有大事?说,谁教本王承诺了孟尝君?”说罢往身后侍女怀中一靠,一双大脚又塞进身侧一名侍女的大腿中,躺卧着眯起了眼睛。
“亚卿且慢!”随行司马一马超前,“亭下山谷似有军马。”
“无益?”燕昭王火急道,“说说,如何无益?”
“禀报我王:亚卿晋见。”御书的声音从密室门外悄悄传来。
因为河内已经成了秦国新郡,一过洹水北岸的宁城要塞,便进入了秦国地界。这宁城本是春秋晋国宁氏封地的北界要塞,叫做宁邑,现下已经被秦国改名为安阳,成为燕赵两国进入秦国的第一道关隘。勘验过使节关文,已是暮色时分。固然秦国的这座新安阳整肃非常,乐毅也没有在安阳安息,马不断蹄地直奔函谷关。凭着河内郡守发给特使的特急通行大令,乐毅在五鼓时分进了函谷关。出了长长的函谷又过了华山,进入关中要地,乐毅命令车马缓辔,一起缓缓察看西进。路过栎阳与蓝田,乐毅特地泊车道边,留意眺望了这两处的山川阵势,很久方去。秋阳衔山之时,仓促进了咸阳。
“这苍苍林海,又是何名?”
“也是一说也。”乐毅淡淡一笑。
蓟城箭楼已在面前,鲁仲连上马牵着天保,从人流边沿向最边上的小城门洞走来。趁便打量,城门下守军整齐列为四队,中间大城门两队,两边小门各一队,盔明甲亮精力抖擞,勘验照身毫不草率。自商鞅变法在秦国实施“照身帖”勘验行人身份,这“照身”便在天下敏捷传播开来。学不学变法不打紧,这“照身”制但是必然要学的,查罪犯藏匿、查商旅赋税、掌控国人迁徙意向,都是矫捷快速,何乐而不为?学归学,这“照身”制一到他国却变味,成了市吏城吏欺诈路人财帛的独门利器。田单久走商旅,深知其中奥妙,曾经对鲁仲连苦笑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照身之谓也!你要搀扶屈原变法,便对他说:变法不深彻如商鞅,万莫行照身之制,不然,商旅死路矣!”鲁仲连也是驰驱天下的人物,如何不知此中之黑,只不过不如田单那般切肤之痛罢了。听田单一说,鲁仲连恍然感喟:“都说商鞅变法好,可要学商鞅变法,谈何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