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第1页/共12页]
那么,甚么又叫作“好人”呢?记得鲁迅曾说过,干损人利己的事还能够了解,损人又倒霉己的事千万干不得。我现在操纵鲁迅的话来给好人作一个界定: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好人,而干损人又倒霉己的事,则是好人之尤者。
记得当年在大学读书时,适值“九一八”事件产生,日军犯境东北。当时中国军队实施不抵当主义,南京当局同时又派大员赴日内瓦国联(相称于明天的结合国)控告,要求国联蔓延公理。当时我还属于隔阂党,义愤填膺,等候着国际伸出公理之手。成果当然是落了空。我颇恨恨不已了一阵子。
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大家一点都不忘,我们的天下会成甚么模样呢?
可惜把别人当傻瓜的征象,自古亦然,于今尤烈。救之之道只要一条: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本身也就不是傻瓜。哪一个期间,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宁连合。
某一个怪论起码能够给你供应一个看题目的视角。任何题目都会是极其庞大的,必须从各个视角对它加以研讨,加以阐发,然后才气求得处理的体例。如果事前不加以充足的调查研讨而俄然做出决定,厥结果实在令人担忧。我们面前就有这类例子,我在这里不提它了。
不喜亦不惧。
浅显人家送礼没有如许有声有色,但在平淡中偶然候也有佳构。有一次我们家把一盒有特别标记的点心当礼品送出去。隔了一年,一个熟悉的胖太太到我们家来拜访,又恭而敬之把这盒点心提给我们,嘴里还奉告我们:这都是小意义,但点心是新买的,能够尝尝。我们当时都忍不住想笑,好歹等这位胖太太走了,我们就脱手去翻开。盒盖一开,立即有一股奇特的臭味从内里透出来。再把纸揭开,点心的形状还是本来的,但上面尽是小的飞蛾,一块也不能吃了,只好掷掉。在这一年内,这盒点心不知代表了多少人的盛情,被恭恭敬敬地提着或托着从一家到一家,上面的签和铺子的名字不知换过了多少次,终究又被恭而敬之提回我们家来。“解铃还是系铃人”,我们还要把它丢掉。
事情当然是功德情,并且想起来极符合情面,一点也不庞大;但是实际上却庞大通俗到万分,几近能够独立成一门学问:送礼学。第一,你先要晓得送应节的东西。比方你过年的时候,提了几瓶子汽水,一床凉席去送人,这不是用心开打趣吗?另有蒲月节送月饼,八月节送粽子,起码也让人感觉你是内行。第二,你还如果一个好的心机学家,能察看出对方的表情和爱好来。对方倘若喜好抽烟,你无妨提了几听三炮台恭恭敬敬送了去,必然能够获得喜爱。对方如果喜好杯中物,你还要晓得他是维新派或保守派。前者当然要送法国的白兰地,后者本地产的白干或五加皮也就行了。倘若对方的思惟“进步”,你最好订一份《文汇报》送了去,必然不会退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