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弹劾[第2页/共3页]
张安基辩驳道:“若无委曲,谁情愿舍了半条命去击登闻鼓。那秦家旧奴是个知恩图报的,不肯见旧主蒙冤,宁死也要为旧主讨个公道。”
先皇风格奢糜,国库当私库利用,一度导致财务赤字。秦大人多次筹军资,解灾害,大大减缓了户部的压力,却从不邀功,现在被人如此歪曲,林大人恨不能当场咬人。
百里寒环顾一番,眼底闪过精光,不知不觉小天子竟已有如此威压,本身倒是藐视了他。
宣和帝神采和顺,目光缱眷地看向下首站如松柏,气质如兰的少年臣子,他老是这般漫不经心肠便找回了场子。撩人而不自知,让人又爱又恨。
百官天然地分开两侧,秦念之穿戴大红色的圆领官袍,头戴乌纱帽,像枝头上傲雪凌霜的寒梅,不疾不徐,穿过人群,缓缓走到殿前。
更何况西戎国使臣尚在,如果这帮蛮夷晓得,一个弑母夺权不忠不义不孝的小人也能位极人臣,如何服众,岂不让人笑话。”
宣和帝古井无波的面庞上呈现了一丝狠厉,很快便粉饰畴昔。
张大人茫然地反复:“甚么?”
御史中丞方志恒面色涨红,“张大人此言但是在攀咬我等办事倒霉。
秦念之定定地看向他,语气平和诚心,“我偶然殴打张大人,只是想证明张大人的观点是弊端的,一个巴掌也能够拍响,并且能够拍得很响。”
张安基捂着肿起来的半张脸,先是不成置信,紧接着愤然暴起,正欲还手,却被四周的大臣拉住。
户部尚书林翰白更是义愤填膺,出口呵叱:“恰是!你个老匹夫,妒忌贤达,胡乱攀咬。”
秦念之看向咄咄逼人的老国公,轻笑道,“臣再躺下去,只怕就掉进染缸,再也洗不洁净了。”
百里寒怒不成遏,破口痛骂,“黄口小儿,凭何敢与老夫相提并论?老夫保家卫国时,你还不知在哪投胎呢!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就差指着鼻尖骂陛下:亲小人,远贤臣。
可陛下却借口秦念当中毒,将人接到宫中庇佑,未免有失公允。”
位于左边官员之首的白发老者俄然清了清嗓子。此人恰是先皇临终前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百里寒。
景明当场吓得腿软,连滚带爬地进殿弓着身子,躲在一众大臣身后。
江南道巡查时,老臣也在,那禹州知州江海臣鱼肉百姓,私设赋税,欺上瞒下,死不敷惜。若不是秦大人机灵判定,臣等早就遭了毒手。
“依国公所见该如何啊?”
“啪!”
可恰好此人位高权重,更是先皇选定的辅政大臣,背后又有太后一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