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搜神记卷十一(2)[第4页/共6页]
【译文】
【译文】
衡农,字剽卿,东平人也。少孤,事继母至孝。常宿于他舍,值雷风,频梦虎啮其足,农呼妻相出于庭,叩首三下。屋突但是坏,压死者三十余人,唯农伉俪获免。
白鸠郎
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父仪,为文帝所杀。裒庐于墓侧,朝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零着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译文】
王祥剖冰孝母
周畅的脾气仁爱慈悲,年青时极其孝敬,单独和母亲居住,每次出门,母亲想叫他,凡是只用咬一下她本身的手,周畅感遭到手痛,就会顿时返来。郡治中的处置不信赖这事,等周畅去田间干活的时候,让他母亲咬手,而周畅真的顿时就返来了。汉安帝元初二年,周畅任河南尹,那年夏天大旱,人们祷告了好久始终没有应验。周畅把洛阳城旁一万多流民的死尸骨骨收起来安葬了,给他们制作了公墓,天上随即降下了暴雨。
【译文】
【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郡营陵县人。他父亲王仪,被晋文帝殛毙。王裒在父亲的墓旁结庐,为父亲守孝,迟早常到坟场膜拜,他扶着柏树哀思号哭,眼泪洒在树上,柏树是以枯萎了。王裒的母亲生性惊骇雷声,母亲身后,每当打雷的时候,他就到她墓前说:“王裒在这里。”
杨公伯雍,雒阳①县人也。本以侩②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打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此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不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准。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觉得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心一顷地名曰“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