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搜神记卷十二(1)[第5页/共5页]
④虺(huǐ):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吴诸葛恪为丹阳太守,尝出猎,两山之间,有物如小儿,伸手欲惹人。恪令伸之,乃引去故地。去故地,即死。既而参佐问其故,觉得神明。恪曰:“此事在《白泽图》内,曰:‘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伸手欲惹人,名曰傒囊。引去故地,则死。’无谓神明而异之,诸君偶未见耳。”
②三化之虫:指蚕。
【译文】
鲁牛哀得疾,七日化而为虎,形体变易,虎伥施张。其兄启户而入,搏而食之。方其为人,不知其将为虎也;方有为虎,不知其常为人也。
③罔象:当代传说中的水怪。
佳耦不是化育的元气,鼻子不是受孕怀胎的场合,肠道不是产活泼物的东西。由此看来,万物的存亡及其窜改,如果不是出于神灵不凡的思惟,即便从它本身去推究,如何晓得它是从那里来的呢?但是朽烂的草变成萤火虫,是因为草的腐臭;麦子变成胡蝶,是因为地盘的潮湿。那么万物的窜改,都是有启事的。农夫制止麦子的窜改,用灰沤它;贤人管理万物的窜改,用“道”调济它。莫非不是如许吗?
【译文】
①夔(kuí):当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故晋太康中,陈留阮士瑀伤于虺④,不忍其痛,数嗅其疮,已而双虺成于鼻中。元康中,历阳纪元载客食道龟,已而成瘕,医以药攻之,下龟子数升,大如小钱,头足壳备,文甲皆具,惟中药已死。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