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2章 5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第3页/共4页]

孔子对朋友有分歧的定义,他以为“君子和而分歧,小人同而反面”,也就是说相互了解但不苛求分歧的人之间,才是君子之交,维系这类友情的是道义,如许的朋友之间必定相互尊敬;而为了寻求好处才行动分歧的人之间,毫无道义可言,一旦好处消逝,友情也就会消逝,是以只是小人之交。

杨震的这类慎独,恰是因为他一向严格要求本身,警告本身要像前人那样做到问心无愧,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检验让之前的弊端变得有代价,正如爱迪生在发明灯胆时所说:“我不是失利了一千次,而是晓得了一千种不能做灯丝的质料。”如果我们在行事之前,老是抱着自我检验的心态,想想本身曾经犯过哪些弊端,如何制止这些弊端再次产生,就会少走很多走弯路,让本身的修身和胜利之路少一些盘曲。中国当代朴重的文人学者所崇尚的慎独修身法,实在就是一种更高境地的检验。《后汉书?杨震传》中记录了一个“暮夜无知”的故事。

由此可见,孔子对朋友之间的友情有很较着的辨别。一样,孔子也对朋友有一个分类: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和睦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无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交友朴重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博识的朋友,是无益的。交友奉承巴结的人,交友大要阿谀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友长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其实在这个天下上,任何事情都是要有标准的,没有分寸、没有标准就会过犹不及。修身如果太看重本身,就会曲高和寡,太看重别人,就会丢失自我。只要和朋友相处得恰到好处,才不会落空本身我,也能够博得友情。

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到差时路过昌邑,之前他保举过一个叫王密的人,现在担负了昌邑县令。王密一听恩公到了,从速连夜来拜见,他带了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杨震说:“唉,我体味你,你却不体味我吗?我的为人如何,你不清楚吗?你的金子我是不会收的。”王密说:“早晨没人晓得,您就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