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62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准则 (2)[第1页/共4页]

“退避三舍”表现了晋文公言而有信。这一做法不但信守了当日的承诺,酬谢了楚成王的恩典,并且避开了楚军的锋芒,娇纵了楚军,鼓励了晋军士气,博得了将士们的了解和支撑。别的,晋文公挑选了无益于己而倒霉于敌的疆场,也是一种在政治上争夺主动,军事上诱敌深切、后发制人的策画。

本篇中还提到:“心为九方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以是求,因此与之,则不劳。贤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故能悠长。右主因。”

究竟上,张良的这一小战略,充分应用了心的力量,安宁了汉初的局面。

公元前632年,晋军攻袭了从属楚国的曹国和卫国,活捉其国君。

成得臣得知这个动静后大怒,他本来是想救这两个国君的,没想到这两个国君倒先和楚国断交了。他立即命令,全军筹办,顿时攻打晋军的大营。

刘邦忙问:“事到现在,该如何办呢?”

上面所说的三个故事都是与九个原则内容有关的,总之,在朝者或者决策者管理国度的时候,必然要信守“符言”的九个原则,如许才气把握治世之道,使国度长治久安。

身为在朝者或者决策者,要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才气获得大众的支撑,晋文公的做法就考证了上面的话。

晋文公的部下狐偃说道:“两军开战,讲究名正言顺。当初楚王曾帮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承诺过:‘如果两邦交兵,晋国甘心退避三舍。’如此后撤,就是应诺,如许就不会理亏了。如果退兵他们还不罢休,持续得寸进尺,那就是他们在理,我们再还手也不迟。”全军将士豁然,暗自佩服晋文公信守承诺。

事到现在,刘邦只得说了实话:“雍齿,此人作战英勇,立过很多军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声望。但是他居功自大,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尴尬。我真想杀了此人,痛痛快快地出口气。但当时恰是用人之际,只好忍了。”

晋文公早就看出了楚国想称霸诸侯国的野心,以是要想当上中原的霸主,就必须先打败楚国,但是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来由。正在这个时候,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晋国搬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带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进谏说:“楚国常日老是飞扬放肆欺辱诸国,主公宅心仁厚,此时不建功立业,更待何时?”因而,晋文公带领大队人马浩浩大荡地去帮忙宋国。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