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67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1)[第2页/共4页]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⑧,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⑥,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成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怜悯之心,仁之发也;得己得人,德之路也;令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⑤佚:通“逸”,安闲。

能够挽救天下于危难当中的人,就会享有天下的安宁;能够消弭天下忧患的人,就会享用天下的平和与欢乐;能够消弭天下灾害的人,就会获得天下的福佑。是以,把恩泽施予公众,贤人天然就会前来归附;把恩泽施及万物,贤人天然就会神驰。贤人所归附的国度,必然会强大;贤人所神驰的国度,必然会战役同一。君首要凭德行求得贤人,要凭大道招致贤人。贤人如果纷繁分开,国度天然就会陵夷;贤人连续拜别,国度就会为此堕入混乱。国度陵夷就是危急的第一步,而国度混乱就是灭亡的征象。

⑩端:端倪,开端。

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表里失宜,祸乱传世。

在千里以外驱逐贤人,路途是非常悠远的;招引品德不好的人,路途倒是非常近的。以是贤明的君主会舍近求远,保全本身的功业,崇尚贤士,臣下才会经心极力。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虫豸,则贤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贤人所归,则六条约。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①;圣去,则国乖②。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

夫贤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⑩,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代。

⑥蹈:遵守,实施。

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隽誉彰焉。

不自我教诲而去教诲别人,这是违背常理并且是难以实施的;先端方本身的操行再去感化别人,这是合适通例并且轻易实施的。违背常理是招致祸乱的启事,顺理而教才是治国的要道。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