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找到了位置,也就找到了自己(2)[第3页/共4页]
《佛教知识问答》一书中先容道:“据唐朝《开元佛教录》载,入藏1,076部,5,048卷(此中包含印度论师的记传和中国撰述)。北宋开端雕印刊本藏经,《开宝藏》收经律论等5,000余卷。目前收录经籍最多的是日本《大正大藏经》,达3,053部,11,970卷。我国正在编印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估计将支出4,200余种,23,000余卷。”
安排好住处后,就顿时和树才联络。树才一听到我的声音,非常惊奇。他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
举个常见的例子,八十年代的中国开端鼎新开放。当时曾经引进西方的一个观点,叫“主顾是上帝。”这对中国人来讲,的确就是笑话。中国人向来就是只讲“忠孝”,不信赖甚么全能的上帝或“造物主”的。我们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天子们,他们都主张讲“忠孝”,而对于宗教权势对世俗社会的影响,一向是保持警戒并加以限定的。这一点和曾经政教合一很长时候的欧洲,有着很大的分歧。以是,说“主顾就是上帝”,不如换成“主顾就是衣食父母”来得更实在些,也更轻易让中国人接管些。
天下真小啊,天下真大,天下真大啊,天下真小。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小我的职位、身份和事情,实在都只是社会合作的分歧。如果一小我能够把他本身的分内事情做好,做到失职尽责,令旁人的感受如沐东风而温馨舒畅,这已经是非常可贵的事情了。
就如许,通过树才兄,我又熟谙了马明博。为此,树才和夫人还特地做了一回东,专门挑了家素菜馆,请我和明博美美地享用了一顿丰厚的素斋。丛峰本来也想过来,他主如果想看看多年不见的树才兄,可惜临时有事不能过来,真是遗憾。
如果谈到文明,这个天下上没有比中国更有资格的了。
以是,春节刚过不久,我就告别了冷静去北京,借住在老友丛峰在通县租的屋子里。丛峰竟然也熟谙树才,早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见过树才,印象非常不错。
很早之前,我就传闻这里是唐朝时赵州和尚的弘法道场。赵州和尚是禅宗里非常闻名的一个代表人物。现在的柏林禅寺,就是当年的观音院。寺里最为驰名的,是那传闻是赵州和尚亲手栽种的老柏树,以及供奉赵州和尚舍利的赵州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