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4页/共7页]

五苓散方:

右三味,平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能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黎明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斯须绞去滓。分温再服。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黄芩汤方: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白虎汤方: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48)伤寒5、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革更?、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以是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柴胡桂枝汤方: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倒霉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灌之。若灌之,其热被劫少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革更?,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