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瓷器之作伪[第2页/共2页]
明器多无款,且底无釉,遇青瓷之不异色彩者,每将款字及底釉磨去,以充明器。此事,盖私藏御器,为法律所不准,故设法磨去也。
瓷器之伪制体例较书画为少,盖瓷器真伪之分不在款识,不在情势,不在称呼,而在本色。其本色之佳者,虽伪亦宝贵。不然,虽真亦不值钱。作伪者,并无获厚利之能够,故均不尽力为之,此以是伪制之事并未几也。
旧名器,偶有微璺,在不首要之处,每将破纹刷净,将原釉磨去微许,然后上釉吹烧,如恰值斑纹之处,则挽救更易,惟此种匠人,当代未几,常常居奇,如遇珍奇之物,索价常在原物三分之一以上,故出此体例者甚少也。
雍正之前,素瓷最多。作伪者,每将素瓷补彩色小件者,绘以花鸟。盘碗则多绘以过枝花草,并用紫墨淡赭及不甚习见之彩料绘画,令人无从对证。且西人不重白地,数十年来,作伪者遇有白地佳瓷,必添绘彩画,以售西人。且作画均妙其精者,毫不易辨也。此种作伪,行话谓之真坯假彩。意谓瓷真而彩假也。实在,如果绘画果佳,则与真者无殊,不得以伪为而忽视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