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古玩指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 瓷器之鉴别[第1页/共6页]

雍正之瓜皮绿,色彩柔滑,好像春柳之叶,秋葱之心。至乾隆仍与雍正同,惟色稍深耳。釉皆津润亮光,开片亦细,纹理亦不发黑。仿造者率多粗而不润,绿近于黑,火光之亮独强。真鱼子黄之色,系干黄釉,皆津润开片,纹理亦不发黑。仿者色淡,而灰,或发绿,或发青,其亮亦系火光,非真亮光也。

上述辨别之道,如能悉心体味,则对于瓷之真伪,定有能辩白之掌控。但瓷器之宝贵,在精真,而精方为上品,但真器非必皆精也。真而不精,固不敷贵,若真而有疵,尤无足取,惟疵之程度分歧,有有疵而即为劣品者,另有有疵而不为疵者,究竟何者为疵,何者非疵,辨别者所不成不知也。

有小疵,而不掩大醇者,曰窑缝、曰冷纹、曰惊纹、曰爪纹。窑缝者,谓坯质偶松,为火力所迫,土浆微坼,厥有短缝。冷纹者,谓器皿出窑之倾,风力偶侵一线,微裂,不致透及他面。惊纹者,谓瓷质极薄,偶缘惊触,内坼微痕,大要却无伤损。爪纹者,谓器有裂缝,略如爪状,或由沸水所注,或由窑风所侵,是数者,皆疵类极微,无伤大抵者也。

有疵而无关紧急者,曰缩釉、曰短釉、曰粘釉、曰麻癞。缩釉者,谓入窑之际,火候骤紧,常常敛釉暴露胎骨也。短釉者,谓随便挂釉不到底足。此等蘸釉法,病不在匀,故易为短釉之弊,粘釉者,谓釉汁未干,两器相并而为一,劈之,使开,若粘片砾然。麻癞者,谓入窑时,粘有火炭,釉汁稍缩成堆垛形状,似麻癞也。此数者,皆宋元名器所常有,且因是而证作品之确者,故虽疵,而不得谓之疵也。

乾隆之前之瓷器,所谓玻璃釉者,虽皆透脱如玻璃,而究有些须混融气象,比之金泊、紫晶、子母绿等物。虽透脱如玻璃,终与真玻璃有别也。仿造者,不管釉之厚薄,虽偶有似玻璃者,而终不能闪现混融气象,与真者迥乎分歧也。

康熙初年之蓝料,釉透脱如玻璃,其色与深蓝宝石略同。及末年,又发明一种磁料蓝釉,其色犹将蓝色加于粉内,以油调和而成者,即堆料款所用之色也,故其釉细并且润。若夫仿造者之玻璃蓝,其釉既薄,其色亦淡,远视之则蓝,远视之则灰,而黑与真者迥分歧矣。且仿造之蓝,粗而糠,釉中多有空泡,其色亦发黑,不若真者鲜润也。

作伪者,每有将年代近之底釉与款字全行磨去,以充年代远之沙底名器,或改年远之款字,另装烧釉者。故辨别时,必须重视底釉之色彩,是否与他处分歧;款字之神势,是否与该器合适。伪制者,不管如何经心,亦必有马脚可寻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