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汾水(3)[第2页/共5页]
县,故唐国也。《春秋左传》称,唐叔未生,其母邑姜梦帝谓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及生,名之曰虞。《吕氏春秋》曰:叔虞与成王居,王援桐叶为珪,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请曰:天子封虞乎?
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沼水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於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园溉。汉末,赤眉之难,太原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匿于城门西下空穴中。其夜奔盂,便是处也。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流,迳旧溪东南出,迳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经》书: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汾。
不言解,明不至解可知。《春秋》之文,与《竹书》不殊,今解故城东北二十四里有故城,在猗氏故城西北,土风名之为郇城。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涑水又西南,迳解县故城南。《春秋》,晋惠公因秦返国,许以河外五城,内及解梁,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迳瑕城,晋大夫詹嘉之故邑也。
县故秦置也。汉高帝更封沂阳侯婴为侯国,王莽之兹同也,魏黄初二年,分太原,复置西河郡,晋徙封陈王斌于西河,故县有西河恭王司马子盛庙。碑文云:西河旧处山林,汉末扰攘,百姓失所。魏兴,更开疆宇,豆割太原四县,觉得邦邑。其郡带山侧塞矣。王以咸宁四年改命爵土,其年十仲春丧国。臣太农阎崇,离石令宗郡等二百三十四人,刊石立碑,以述勋德,碑北庙基尚存也。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
文水又东南流,与胜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东迳六壁城南,魏朝旧置六壁于其下,防离石诸胡,因为大镇。太和中,罢镇,仍置西河郡焉。胜水又东,合阳泉水。水出西山阳溪,东迳六壁城北,又东南流,注于胜水。胜水又东,迳中阳县故城南,又东合文水,文水又东南,入于汾水也。
湛水出轵县南原湛溪,俗谓之椹水也。是盖声形尽邻,故字读俱变同于三豕之误耳。其水自溪出,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