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6章 汾水(3)[第3页/共5页]

湛水自向城东南,迳湛城东,时人谓之椹城,亦或谓之隰城矣。溪曰隰涧,隰城在东,言此非矣。《后汉?郡国志》曰:河阳县有湛城,是也。

不言解,明不至解可知。《春秋》之文,与《竹书》不殊,今解故城东北二十四里有故城,在猗氏故城西北,土风名之为郇城。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涑水又西南,迳解县故城南。《春秋》,晋惠公因秦返国,许以河外五城,内及解梁,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迳瑕城,晋大夫詹嘉之故邑也。

又西北,黑水西出山,三源合舍,同归一川。东流南屈,迳受阳县故城东。按《晋太康地记》,乐平郡有受阳县。卢谌《征艰赋》所谓历受阳而总辔者也。其水西南入洞过水。

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沼水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於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园溉。汉末,赤眉之难,太原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匿于城门西下空穴中。其夜奔盂,便是处也。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流,迳旧溪东南出,迳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经》书: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汾。

文水又东南流,与胜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东迳六壁城南,魏朝旧置六壁于其下,防离石诸胡,因为大镇。太和中,罢镇,仍置西河郡焉。胜水又东,合阳泉水。水出西山阳溪,东迳六壁城北,又东南流,注于胜水。胜水又东,迳中阳县故城南,又东合文水,文水又东南,入于汾水也。

榆次县,故涂水乡,晋大夫智徐吾之邑也。《春秋·昭公八年》,晋侯筑虒祁之宫,有石言晋之魏榆。服虔曰:魏,晋邑。榆,州里名也。《汉书》曰榆次,《十三州志》觉得涂阳县矣,王莽之太原亭也。县南侧水有凿台,韩、魏杀智伯瑶于其下,刳腹绝肠,折颈摺颐处也。其水又西南流,迳武观城西北。卢谌《征艰赋》曰:迳武馆之故郛,问厥涂之远近。洞过水又西南为淳湖,谓之洞过泽,而涂水注之。水出阳邑县东北大嵰山涂谷。西南迳萝蘑亭南,与蒋谷水合。水出县东南蒋溪。《魏地盘记》曰:晋阳城东南一百一十里,至山,有蒋谷大道,度轩车岭,通于武乡。水自蒋溪西北流,西迳箕城北。《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杜预《释地》曰:城在阳邑南。水北即阳邑县故城也。《竹书编年》曰:梁惠成王九年,与邯郸榆次、阳邑者也。王莽之繁穰矣。蒋溪又西合涂水,乱流西北,入洞过泽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