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漯馀水(3)[第2页/共4页]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县故高句丽胡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三年平右渠,置玄菟郡于此。王莽之下句丽。水出辽山,西南流迳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迳辽阳县,注辽水,故《地理志》曰: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郡国志》曰:县故属辽东,后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东梁水也。小辽水又西南,迳襄平县,为淡渊。
《地理志》曰交黎也,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禽虏也。应劭曰:今昌黎也。高平地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地,东流迳倭城北,盖倭地人徙之。又东南迳乳楼城北,盖迳戎乡邑,兼夷称也。又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水导西北远山,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龙山西,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十二年,黑龙、白龙见于龙山,皝亲观龙,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悦,大赦,号新宫曰和龙宫。立龙翔祠于山上。白狼水又北迳黄龙城东。《十三州志》曰:辽东属都城尉治,昌黎道,有黄龙亭者也。魏营州刺史治。《魏地盘记》曰: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东北流,附城东北下,便是也。又东北,滥真水出西北塞外,东南历重山,东南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出,东流,分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
小辽水
浿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许慎云:浿水出镂方,东入海,一曰,出浿水县。《十三州志》曰:浿水县在乐浪东北,镂方县在郡东,盖出其县南迳镂方也。昔燕人卫满,自浿水西至朝鲜。朝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不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处所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番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迳故乐浪朝鲜县,即乐浪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谬,盖《经》误证也。
乱流南会新河,南注于海。《地理志》曰:封大水于海阳县南入海。新河又东出海阳县,与缓虚水会。水出新安平县东北,世谓之大笼川,东南流迳令支城西,西南流与新河合,南流注于海。《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地盘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新河又东,与净水会,水出海阳县,东南流迳海阳城东,又南合新河,又南流一十许里,西入九濄,注海。新河东绝净水,又东,木究水出焉,南入海。新河又东,左迤为北阳孤淀,淀水右绝新河,南注海。新河又东会于濡。濡水又东南至累县碣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