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7章 洛水(1)[第2页/共6页]

又东北出散关南。

洛水东,迳九曲南,其地十里,有坂九曲。《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西征升于九阿,此是也。洛水又东,与豪水会,水出新安县密山,南流,历九曲东,而南流,入于洛。洛水之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能够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洛水又东,枝渎左出焉。东出关,绝惠水。又迳清女冢南,冢在北山上。《耆旧传》云:斯女清贞秀古,迹表来今矣。枝渎又东,迳周山,上有周灵王冢。《皇览》曰:周灵王葬于河南城西南,周山上。盖以王生而神,故谥曰灵。其冢,人祠之不断。又东北,迳柏亭南。《皇览》曰:周山在柏亭西,指谓斯亭也。又东北,迳三王陵,东北出焉。三王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魏司徒公崔浩注《西征赋》云:定当为敬。子朝作难,西周政弱人荒,悼、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故世以三王名陵。《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而复传言在此,所未详也。又悼、敬二王,稽诸史传,复无葬处。今陵东有石碑,录赧王以上世王名号,考之碑记,周墓明矣。枝渎东北历蒯乡,迳河南县王城西,历郏鄏陌。杜预《释地》曰:县西有郏鄏陌,谓此也。枝渎又北入谷,盖经始周启,渎久废不修矣。洛水自枝渎,又东出关,惠水右注之,世谓之八关水。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此自别山,不与《禹贡》导洛自熊耳同也。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便是山也。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黾池矣。又东南迳宜阳县故城西,谓之西度水。

又东过偃师县南。

又东过洛阳县南,伊水从西来注之。

城西有坞水,出北四里,山上原高二十五丈,故黾池县治。南对金门坞,水南五里,旧宜阳县治也。洛水右会金门溪水,水南出金门山,北迳金门坞西,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合款水,有二源并发,两川迳引,谓之大款水也。合而东南,入于洛。洛水又东,黍良谷水入焉。水南出金门山。《开山图》曰:山出多重,固在韩。建武二年,强弩大将军陈俊转击金门、白马,皆破之,即此也。而东北流,注於洛。洛水又东,左合北溪,南流入于洛也。

又东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迳宜阳县故城南。秦武王以甘茂为左丞相,曰:寡人欲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朽矣!茂请约魏以攻韩,斩首六万,遂拔宜阳城。故韩地也,后乃县之。汉哀帝封息夫躬为侯国。城之西门,赤眉樊崇与盆子及大将军等,奉玺绶剑璧处,世祖不即见。明日,陈兵于洛水,见盆子等,谓盆子丞相徐宣曰:不悔乎?宣曰:不悔。上叹曰:卿庸中皦皦。铁中铮铮也。洛水又东,与厌染之水合,水出县北傅山大陂。山无草木,其水自陂北流,屈而东南注,世谓之五延水。又东南流,迳宜阳县故城东,东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南,黄中涧水出北阜,二源奇发,总成一川,东流注于洛。洛水又东,禄泉水注之,其水北出近溪。洛水又东,共水入焉。水北出长石之山,山无草木,其西有谷焉,厥名共谷,共水出焉。南流得尹溪口,水出西北尹谷,东南注之。共水又西南,与左涧水会,水东出近川,西流注于共水。共水又南,与李谷水�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