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洛水(1)[第3页/共6页]
是二水东入令媛渠,故渎存焉。
戴延之《西征记》谓之八关泽,即《经》所谓散关。鄣自南山,横洛水,北属于河,皆关塞也,即杨仆家僮所筑矣。惠水出白石山之阳,东南流,与瞻水合,水东出娄涿之山,而南流,入惠水。惠水又东南,谢水北出瞻诸之山。东南流,又有交触之水,北出廆山,南流俱合惠水。惠水又南流迳关城北,二十里者也。其城西梗阻垣,东枕惠水。灵帝中平元年,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将五营士屯都亭,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等八关,都尉官治此,函谷为之首,在八关之限,故世人总其统目,有八关之名矣。其水又南流,入于洛水。《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其阳,而南流注于洛。谓是水也。
又东北出散关南。
《周书》称周公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南系于洛水,北因於郏山,觉得天下之大凑。《孝经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竹书编年》:晋定公二十年,洛绝于周。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川大出。南有甘洛城,《郡国志》所谓甘城也。《地记》曰:洛水东北过五零陪尾北,与涧瀍合。
又东北过蠡城邑之南。
水北出尸山,南流入洛。洛水又东得乳水,水别出良馀山,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会于龙馀之水。水出蛊尾之山,东南流入洛。洛水又东,至阳虚山,合玄扈之水。《山海经》曰:洛水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是也。又曰:自鹿蹄之山,乃至玄扈之山,凡九山。玄扈亦山名也,而通与讙举为九山之次焉。故《山海经》曰:此二山者,洛间也。是知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盖山川兼受其目矣。其水迳于阳虚之下。《山海经》又曰: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之水。是为洛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