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资水(1)[第2页/共5页]
又东北过益阳县北。
又东北过邵陵县北县治郡下,南临大溪,水迳其北,谓之邵陵水。魏咸熙二年,吴宝鼎元年,孙皓分零陵北部,立邵陵郡于邵陵县,县故昭陵也。溪水东得高平水口,水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西南流迳高平县南,又东入邵陵县界,南入于邵水。邵水又东会云泉水,水出零陵永昌县云泉山,西北流迳邵阳县南,县故昭阳也。云泉水又北注邵陵水,谓之邵阳水口。自下东北出益阳县,其间迳流山峡,名之为茱萸江,盖水变名也。
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南迳其县西。县本泠道县之舂陵乡,盖因舂陵为名矣。
洮水出县西南大山,东北迳其县南,即洮水以立称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定王子靖侯狗彘为侯国。王莽改名之曰洮治也。其水东流注于湘水。
夫水出县西南零陵县界少延山。东北流迳扶阳县南,本零陵之夫夷县也。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长沙定王子敬侯义之邑也。夫水又东注邵陵水,谓之邵陵浦水口也。
《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志》曰:郴县有耒水,出耒山西,至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
湖即洞庭湖也。所入之处,谓之益阳江口。
湘水
水出邵陵县界,南迳连道县,县故城在湘乡县西一百六十里。控引众流,分解一溪。东入衡阳湘乡县,历石鱼山,下多玄石,山高八十馀丈,广十里。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辟一重,辄有鱼形,鳞鬐首尾,仿佛描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涟水又迳湘乡县,南临涟水,本属零陵,长沙定王子昌邑。涟水又屈迳其县东,而入湘南县也。
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罗君章云:今燕不必复飞也。其水又东南迳永昌县南,又东流注于湘水。又东北迳祁阳县南,又有馀溪水注之。水出西北邵陵郡邵陵县,东南流注于湘。其水扬清泛浊,水色两分。湘水又北与宜溪水合,水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新宁,故新平也。众川泻浪,共成一津。西北流,东岸山下有龙穴,宜水迳其下,天旱则拥水注之,便有雨降,宜水又西北注于湘。湘水又西北,得舂水口,水上承营阳舂陵县西北潭山,又北迳新宁县东,又西北流注于湘江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