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92章 资水(1)[第3页/共5页]

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笔墨缺落,不成复识。自庙仰山极高,直上可百馀里。陈腐相传,言未有登其峰者。山之东北,泠道县界,又有舜庙。

东北过零陵县东。

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笔墨,如此可二里许,因名为印石也。湘水又北迳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句紫盖,一名石囷,一名芙蓉,芙蓉峰最为竦杰,自了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齐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山,为南岳也。

县有关羽濑,所谓关侯滩也。南对甘宁故垒。昔关羽屯军水北,孙权令鲁肃、甘宁拒之因而水。宁谓肃曰:羽闻我咳唾之声,不敢渡也,渡则成擒矣。羽夜闻宁处罚,曰兴霸声也,遂不渡。茱萸江又东迳益阳县北,又谓之资水。应劭曰:县在益水之阳。今无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然此县之摆布,到处有深潭,渔者咸轻舟委浪,谣咏相和。罗君章所谓其声绵邈者也。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浅者四五赤,或三五丈,深者亦不测其深。陈腐相传,古人以杖撞地,辄便成井。

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迳舜庙下,庙在承水之阴,又东合略塘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今犹时闻铜声于水,水辄变绿,作铜腥,鱼为之死。承水又东北迳重安县南,故零陵之钟武县,汉长沙顷王子度邑也。王莽改名曰钟桓也。武水入焉。水出钟武县西南表山,东流至钟武县故城南。而东北流至重安县,注于承水。至湘东临承县北,东注于湘,谓之承口。临承即故酃县也,县即湘东郡治也。郡旧治在湘水东,故以名郡。魏正元二年,吴主孙亮分长沙东部立。县有石鼓,高六赤,湘水所迳,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罗君章云: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观阳县东有裴岩,其下有石鼓,形中覆船,扣之清响远彻,其类也。湘水又北历印石,石在衡山县南,湘水右边。

涟水

又东北过泉陵县西。

涟水出连道县西,资水之别。

汉长沙定王分觉得县,武帝元朔五年,封王中子买为舂陵侯。县故城东又有一城,东西相对,各方百步。陈腐相传,言汉家旧城,汉称犹存,知是节侯故邑也。城东角有一碑,笔墨缺落,不成复识。东南三十里另有节侯庙。都溪水又南迳新县东。县东傍都溪,溪水又西迳县南,左与五溪俱会。县有五山,山有一溪,五水会于县门,故曰都溪也。都溪水自县又西北流,迳泠道县北,与泠水合。水南也九疑山,北流迳其县西南,县指泠溪以即名,王莽之泠陵县也。泠水又北流注于都溪水,又西北入于营水。营水又北流入营阳峡,又北至观阳县而出于峡。大小二峡之间,为沿溯之极艰矣。营水又西北,迳泉陵县西,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长沙定王子节侯贤之邑也。王莽名之曰溥润,零陵郡治故楚矣。汉武帝元鼎六年分桂阳置。太史公曰:舜葬九疑,实惟零陵,郡取名焉,王莽之九疑郡也。下邳陈球为零陵太守,桂阳贼胡兰攻零陵,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阵势反决水淹贼,相拒不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