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页/共3页]
《不出户知天下章》第四十七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臣真述曰:名者,禄位也;争者,忘其身。货者,财宝也;贪者,轻其死。夫名疏于身,身多于货,虽其愚者,犹必知之,及在得丧之间、与夺之际,则中智之徒尽未能免其惑也。故唯贤人能知战役之可息,不争其名,知财贿之可足;不害其身、未几藏、不厚亡。是终厥身而辱,殆所不能及,故能够悠长也。
臣真述曰:夫去驰驱之马,粪波折之田,非有道欤!四郊多垒,兵马生于其间,非有道欤!是以人君恣可欲之心,则天下之人皆获咎矣!嗜欲至而不知止足之分,则天下之人皆受祸矣!又人君所欲尽得,则天下之人悉罹于殃咎矣!必也上之人能满足之为足,则天下之人孰不常足矣!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君以是援古及今、明其失德者,盖以其兵戈寝于两阶,金革兴于三代。忠信既薄,财宝空行好坏于下,衰庶跂及于前古。夫礼失则乱,救乱者,必以礼。乱,犹理也。言礼者,理乱之首也。然道君之意,盖欲当时,王舍礼而行义,去义而成仁,除仁而尚德,违德而适道,故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实在不居其华。”是以,去彼礼义之薄,取此品德之厚,将觉得王者之理化也,岂不至哉!故曰:去彼取此。
臣真述曰:上德者与道同体,所谓三皇之时,不成得而称也。故曰:下德不德者,为道之用。所谓五帝之时,敬爱萌发,故曰:有德、仁、义、礼者,兼而行之,所谓三王之初,防患救乱之功兴矣。若[上物下心]而论之,将以理天下国度,以及于身,其揆一也。故曰:三皇五帝之与三王,盖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者也。是以道、德、仁、义、礼,王者当兼而用之,亦犹五材相资,阙一不成也。
臣真述曰:夫唯道君广引六合神谷及万物之得一者,观其指归,皆在于戒侯王也。以用也。故若曰:六合无用,其清宁以自安乐,当须常恐有裂发之变也。神谷无用,其灵盈以自恃,当须常恐有歇竭之困也。万物无用其天生,以自悠长,当须常恐有绝灭之时也。侯王无用其贵高,以自强大,当须常恐有颠蹶之祸也。故曰:以贱为本也。非乎夫不自强大,则不争;不争,则兵战自息;兵战自息,则长保天禄矣!
臣真述曰:夫人君,则天效地,恭己正南面。有为于上,垂拱罢了;无不为于下,各有司存天然,百度惟贞,万物咸若,何必行而后知,见而后名,为而后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