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悲莫悲兮[第1页/共5页]
识时务者,为豪杰也!
一为七,一为八。王导持八,郗鉴持七。一个贵,一个近。郗鉴品酒,笑道:“酒好,诗好,人更好。”
王羲之见刘浓对他不咸不淡,很有几分无趣。可越是如此,他越感觉这个比他还小的小郎君与众分歧。
“呜呜,呜呜呜,呜……”
一拜,再拜,三拜。
“年幼年长,皆不成依凭。”
侍从持酒而走,只得一小壶,每过一案,只斟一小杯,为此中长辈所饮。酒色已是分歧,非浊非蚁,亮如明湖。酒香更是分歧,浓浓而入怀,一驻便不走。那些未得酒喝的世家青俊,心中如猫抓,闻得酒香,看得晶洒,实是不耐,纵声而呼:“此乃何酒矣!”
王羲之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儿,初听微愣,随后扑通一声,膜拜在地,脆声道:“先生在上,且受於菟一拜。於菟本是痴顽之物,何如极爱钟侯之书,还望先生莫弃,怜之、传之,行先贤之道矣!”
默而无声。
刘浓心中好笑,慢声说道:“缓缓而沉,不成急,不成涌,吐气,缓缓而出!”
“公然比我小!”
王导轻吹笔迹,随秋风而干墨,将那张左伯纸微微翘启,大声笑道:“可持此书,前请茂猗先生一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卫夫人眉锋轻斜,颀长的眼睛把王羲之微一打量,虽不似刘浓那般俊美,却亦有分歧光彩,暗中再把痴之若愚的卫协一比,缓缓点头:卫协也算得上是个才情俱佳的人物了,但与这两个小郎君比,总觉少了些东西。
王导虽笑,却暗觉此言不当,如果沛郡刘氏,当可与琅琊王氏一较风雅。但刘浓此时要另起流派,最多也就是个次等士族,怎可相提并论。不过,本日另有要事,些许小事,也只附诸一笑尔。
道:“虎头,你有如许的好酒,怎地不与世人分享,只顾自家呢。”
“此酒,岂可独享乎!”
朱焘掷杯,昂声道:“愿附骥尾,愿蓄武曲,愿执锐甲!弃得一身繁华,终将北伐,还我万里乾坤于朗朗!”
声哀号雁,双手捶地,嚎啕大哭。
王羲之嘴角轻扬,踏步便行,身后侍从捧诗而出。待行至卫夫人面前,顿首道:“茂猗先生,於菟习书只得两载,笔力时有不继,先生乃钟侯再传弟子,可否不吝指教?”
刘浓回目,看着他两根手指搁在案上,小扣小扣。虽是显得自但是适意,实则带着小孩子的示好之意。恰好,本身也筹办去给郗鉴献酒呢,如果独自而去,恐显失礼。如有他引领则分歧,便道:“好诗需得知意人,好酒需得具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