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chapter32[第3页/共5页]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不自矜,故长。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是谓袭明。
俨兮其若容﹔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为有为,则无不治。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夫兵者,不祥之器,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不自伐,故有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其次,侮之。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无执,故无失。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