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第2页/共3页]

曾国藩自谓不习洋务,前岁天津之事,论者于责望之余,加以诋议,曾国藩亦深自引咎,不稍置辩。然其所持纲领,自不成易。薛福成在曾国藩归天后批评道:“居恒以隐患方长为虑,谓自强之道,贵于寸铢堆集,一步不成蹈空,一语不成矜张。其讲究之术有三:曰制器,曰黉舍,曰操兵。故于沪局之造轮船,方言馆之翻译洋学,何尝不几次请安,其他如练习洋船、练习军队、遴选小童出洋肄业,不过为自强张本,盖其心兢兢于所谓绸缪未雨之谋,何尝一日忘也。”

他主张“危急之际,不要靠别人,专靠本身,才是稳着”。是以他非常正视“自强”,自强又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动手工夫。以为中国的掉队,只是兵器设备和科学技术的掉队,他说:“本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制造机器等事,无一不与造船练兵相表里……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善于之事,中国皆能究知,然后能够徐图自强。”他又说:“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劲敌,夷情有损于国体,师其智,有得轮船机器,(列强)仍可顺服。”“有此成物,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觉得中国自强之本。”终究达到“庶几有事能够御侮,无事能够请愿”御侮自强之目标。

19世纪60年代,处以是曾国藩为首、中心以奕为首建议的洋务活动,有其特定的汗青前提,那就是“内忧内乱”。“内忧”即承平天国活动,“内乱”即西方本钱主义的侵犯。这就决定了洋务活动的两重目标性——对内弹压农夫反动,对外御侮自强。洋务活行动为近代化活动,其进步意义不成低估。

李鸿章构造淮军,参与上海保卫战。新募淮军,一艘船用英国兵舰,由安庆运输颠末南京,承平军却对它接连夹攻。上海之战、姑苏之战,李鸿章所部原有英人戈登统带的常胜军“洋枪军”,与承平军作战,屡战屡胜,故有“常胜军”之誉。常胜军的洋枪洋炮,杀伤力大、射击力远,戈登以少击多,不在话下。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耳闻目睹这些究竟,怎能没有昂扬自强之念?

曾国藩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惟和林则徐“官办船炮局”假想的忠厚担当者和实在践履者,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本身的行动冲破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当真向西方学习而卓有效果的第一人,是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勃然鼓起的“洋务活动”的先行者和开辟者。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