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帝国第一舰[第2页/共4页]
十多年后,“腓特烈大帝”号停止了第一次全面改装,换上了细管锅炉与蒸汽轮机,动力体系的输出功率进步到了二万四千马力,航速一下子进步到了二十四点五节,达到第一批战列巡洋舰的标准。在换上了双联装三百五十毫米四十五倍径主炮以后,“腓特烈大帝”号仍然是一艘机能强大的战舰。
只是,要压服工程师,另有大清的官员,绝对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这么做,就是为了在制作过程中点窜设想。
拿到设想书以后,李鸿章极其对劲,当即就批准了制作订单,并且准予帝国交际部在青岛设立劳工招募处。
为了这件事,设想事情担搁了将近一个月。
没有一点一滴的堆集,帝国水兵毫不成能生长强大。
受德皇重托,冯承乾哪敢儿戏。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较为抱负的折中计划。
这个设法也很不实际,因为帝国只要双联装炮塔,没有三联装炮塔。
冯承乾亲身担负总设想师,任用了一多量年青有为的工程师。
只是,冯承乾没有当即熟谙到这个题目。
更首要的是,大清派来的官员也以为两座炮塔远远不敷。
以当时的目光来看,这确切是题目。
“青岛”这个称呼也初次呈现在了官方文件上。
也就是说,在沿纵轴安插三座炮塔的环境下,战舰的长度能节制在一百三十米摆布,仅比工程师对峙的一百二十米多了十米。
实在,首要题目出在冯承乾身上。
在任何人看来,速率如此慢的战舰,底子没有效武之地。
从一开端,设想事情就不大顺利。
以当时的环境来看,确切起到了如许的结果。
这个时候,新的题目出来了,那就是到底采取几座炮塔。
这么设想,能够尽量操纵锅炉舱与蒸汽机舱之间的空间。
遵循冯承乾的要求,“腓特烈大帝”号在设想的时候,就以三联装三百毫米舰炮、或者是双联装三百五十毫米舰炮为准。成果,“腓特烈大帝”号的长度达到一百三十二米,吃水深度增加了零点二米,排水量增加了一千五百吨,锅炉减少到六座,推动体系输出功率独一八千四百马力,战舰的最大飞行速率独一十二节。为了降落排水量,副炮减少到四门,其他武备也有所降落。
比如在炮塔安设体例上,冯承乾就没有考虑到,在动力体系机能有限的环境下,火力安插必定会做出让步,不然战舰的机能就没法获得均衡,即便火力获得加强,也会导致其他机能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