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枢纽:3000年的中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六节 西南[第2页/共7页]

在帝国统治技艺当中,君主与布衣缔盟,以对抗、压抑作为社会中间机制的豪族和官僚,又与豪族、官僚缔盟,来压抑布衣的过分抵挡,终究构成君主、豪族(或官僚)、布衣之间的力量均衡,君主居间停止全局性的操控,这类统治技艺在土著地区被小范围地复制出来了。改土归流之前,黔西南的百姓、家奴等依从不成文的传统,对土目有着高度的从命干系;改土归流以后,处所官员书面保障家奴的权益,放纵他们适本地背弃仆人,制止土目参与访拿事件等,原有的不成文常例的束缚被大量突破,土目在处所的权威与节制力大幅式微。而流官不会任由家奴无顾忌地对抗土目,他们会在打击土目与不让其完整丧失权威中间寻觅一个最好均衡点,从而使得帝国官员成为本地最高的操控者。<span class="mark" title="拜见温春来《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轨制、开辟与认同》,第196―202页。">

<h3 class="j-chapter section" data-paragraphid="755f8e312e3d46738c24236a0a8141db_5">第六节 西南</h3>

在如此高度破裂且又极具活动性的社会布局当中,理性主义的信奉布局没法存在,因为它需求有比较稳定而又有构造性的教会布局存在,才气不竭地自我再出产。赞米亚地区最风行的信奉布局便是万物有灵式的萨满教。极大的生态多样性,使得这类萨满教能够有着丰富的内容,并构成一系列奇特的忌讳,以维系本地脆弱的生态均衡。对于萨满教的信奉,也使得具有奇特小我魅力的卡里斯玛型人物,易于成为本地的魁首。

不重合性的表现之一,就是西南地区在汗青上持续的自治偏向。固然帝国的统治通过改土归流深切到了西南,但本地的帝国官员也有其独立于帝国以外的好处,他们会依凭西南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而与帝国中心有某种疏离性。不管是唐宋期间的南诏、大理,还是厥后的吴三桂,中心政权对于西南的节制老是相对亏弱的,更不消说作为大西南地区核心的四川,人所熟知的“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