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猎靴上的寒痹影[第2页/共24页]

叶承天接过附子,指尖触到块茎的裂纹竟与鹿茸的珍珠点相合,断面排泄的乳白汁液在雪光中泛着淡金,恍若脾肾之气在石缝间共生的印记。他俄然瞥见药囊底部垫着的鹿筋胶,网状纹路在高温中绷成琴弦,与附子的裂纹构成“强筋破结”的天然照应——前者如网束筋,后者如斧破结,恰合《神农本草经》“阴阳相济,筋骨同调”的要旨。

暮色漫进鹿苑时,雄鹿的鹿茸尖在月光下泛着幽蓝,与雪粒的反光交叉成肾形的光晕。阿林摸着石案上的鹿茸标本,发明分枝的走向与《黄帝内经》里的“肾主骨”插图完整重合,珍珠点的位置恰是历代医家标注的“益髓要穴”。本来草木与植物的精魄,早将人体的奥妙刻进了发展的每道陈迹——大雪的鹿茸,用蜡片封藏阳气,用血片涵养阴液,在阴阳转换的顶点,为人类的肾府递来最醇厚的温补。

药园里,新熬的鹿筋胶正在竹匾里固结,网状纹路在阳光下清楚可见,每道沟回都对应着人体的一处筋膜腧穴。老猎人摸着腰间的护腰,俄然想起叶承天说的“以形补形”——本来植物的每寸筋腱、每条纹路、每丝韧性,都是六合为人体量身定制的疗愈暗码,等着懂的人来发明。

叶承天将鹿茸与附子并置案头:前者的珍珠点如肾经的星火,后者的冰裂纹如命门的火路,在晨光中构成“阳生阴长”的活体图谱。“鹿茸通督脉,补髓海;附子振肾阳,破沉寒。”他指向火塘上的陶罐,鹿茸的脂香混着附子的辛辣,正跟着蒸汽在医馆内游走,“就像野鹿在雪地里踏出的萍踪,每一步都在唤醒大地的阳气,这鹿茸的岔枝,恰是将鹿科植物的纯阳之气,变成了护骨的精魄。”

叶承天的指尖甫触到肾俞穴,便似按在万年不化的冻土层上——冷硬感顺着指腹伸展,仿佛有层冰甲将肾阳封在髓海深处,连指甲都被这股阴寒浸得发青。他的目光被鹿茸片牵住:重生鹿角的分枝呈“人”字形伸展,尖端的珍珠点麋集如肾经的俞穴,蜡质大要的绒毛在呼吸间悄悄颤抖,恍若鹿科植物与人类骨骼的隐蔽对话。

煎药的陶壶煨在火塘中心,叶承天却不取山泉,独独偏疼松针承雪——那些压在苍松针叶上的晨雪,经三候大雪的固结,化作清冽的水精,落入陶罐时收回清越的“叮”声,与炮附子入水时的“滋啦”声相映成趣。“松针属木,雪水属水,”他投入半块酒炙的肉桂,深褐色的树皮在沸水中伸展,暴露蜂窝状的细孔,“肉桂得太阳余温,火炙后化作离火之性,与松针雪的坎水相济,恰是‘水火既济卦’的具象,能引鹿茸的阳气直入肾府。”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