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叶先生寿诞[第1页/共12页]

《流星下的本草长歌》

当阿林用竹勺将八珍粉舀入青瓷碗,粉雾升腾间,药臼底部的《令媛方》句读俄然清楚——“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行刻在药臼上的古训,现在正跟着八珍粉的香气,飘向每一名曾被治愈的患者。他们接过碗时,碗底的草木纹与手中的手帕相映,恍若叶承天用七十二年工夫,将“医者之寿在患康”的规语,磨成了最滋摄生命的药粉,融在了每一个带着草木暗香的晨光里。

火光跃动的中心,叶承天的身影被篝火拉得老长,布衫上的茯苓粉在星芒中闪动,竟与药圃里的蒲公英、艾草构成三重剪影:他微弯的脊背好似结绒球的公英茎秆,袖口的粉霜融于艾草的乌黑绒毛,腰间药囊的表面与地肤子的五角星果实堆叠。当唱到“草木为舟渡万病”时,流星的尾光刚好扫过他鬓角的白霜,那些曾被他治愈的患者俄然发明,白叟的白发竟与公英绒毛普通轻巧,皱纹里盛着的,是满山草药的荣枯工夫。

堂中忽有山风穿堂而过,太病院玉匾的流苏与隐世医家的道袍同时扬起,艾绒烟雾趁机漫向西席,悄悄落在《骨气药案》的纸页间。玄机子俄然指着某页患者夹寄的蒲公英标本:“看这绒毛的倒钩,竟与艾绒灸法的‘透邪’走向完整符合!”特使手中的玉匾此时也映出艾烟的影子,“杏林春暖”四字在烟雾中变幻成杏林图景,每片树叶都化作叶承天用过的草药,在轻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千万个治愈的故事。

当最后一个音符融入松涛,叶承天发明本身的影子早已与药圃的草木不分相互:艾草的羽状叶是他的鬓发,蒲公英的绒球是他的衣袂,地肤子的五角星是他的勋章。流星的余晖中,有患者悄悄将公英种子埋入他坐过的竹椅下,有弟子在歌声里记下新的医案——本来医者的终究寿礼,向来不是鎏金的匾额或御赐的封号,而是当流星划过夜空时,全部山谷都在为草木与人间的默契歌颂,而他,早已成为这场永续传唱中,最沉默却最动听的药魂。

“叶先生用药如用兵,”玄谷子的拐杖轻点青石板,药叉神暗影刚好落在春联的“舟”字上,“客岁在青城山见他用菖蒲根导湿,根须走向竟合《灵枢》的冲脉图,当真是‘草木即经络’。”陈修园点头,翻开讲明本中夹着的银杏叶,上面用朱砂画着叶承天首创的“谷雨湿疹方”,叶脉与药方的配伍走向完整重合:“太病院议病案时,同仁皆服他‘顺时施药’之妙——春分用柴胡如耕牛破土,霜降取熟地似秋收囤粮,此等境地,非与六合共呼吸者不能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