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田埂边的佝偻影[第3页/共16页]

说话间,一只花雀掠过旱田,啄走了穗尖的一粒青米。阿林俄然发明,水洼薏米的秆子虽粗,却在风中弯而不折,好似利水时需留的三分顾护;旱田薏米的秆子虽细,却在旱日挺而不僵,正如健脾时要守的一分温养。远处的晒药场上,昨日采收的两种薏米正分筛晾晒:水洼的堆成一汪青白的云,旱田的聚作半垄米黄的雾,连影子都带着分歧的气味——前者沾着水汽的凉,后者裹着土气的暖。

墨笔落下“顺时健脾”四字时,阳光刚好移至“脾”字的月部,将那抹竖划染成金穗色,恍若脾胃经气随骨气伸展。叶承天望着砚台里未干的墨迹,想起老农夫临走时掌心的薏米——颗颗带着与他掌纹类似的棱纹,本来医者开的何止是药方,更是将骨气轮转、草木脾气,都揉进了农夫日出而作的平常。就像这味薏米得水湿而润,白术承火炒而燥,茯苓皮禀木气而通,合起来便是小满时节草木写给脾胃的情书,每一滴药汁都是光阴变成的甘露,顺着骨气的水沟,流进耕耘者的骨肉里。

草木健脾的祛湿术

叶承天倒了盏淡盐水递畴昔,见他抬头饮下时,喉结在败坏的脖颈间滑动,像地步里被风吹动的稻草人。窗外的麦田在风里翻起青黄的浪,有几茎麦穗从破了的窗纸缝里探出去,穗尖的绒毛拂过老农夫汗湿的额角,倒像是地盘在悄悄安抚本身的耕耘者。药炉里的水咕嘟作响,藿香的暗香混着佩兰的微苦漫出来,与他衣衿上的麦香缠成缕,期近将到来的小满前,织成片能消解暑湿的凉荫——就像他薅去的稗草终将化作绿肥,现在腹中的胀气,也终将被这剂草药引向该去的处所。

小满薏米

煎药的砂铫搁在红泥炉上,叶承天却不消井水,只从陶罐里舀来新汲的小满水——那是拂晓时分从梯田水沟接的死水,水面漂着几粒未熟的麦芒,水色青中透白,带着灌浆期麦穗的呼吸。“麦粒灌浆时,地气上升最盛,”他将水倾入砂铫,水面的波纹刚好漫过炉上的太极纹,“这水承的是土水交蒸之气,最能引薏米白术入脾经。”说罢取来半块火煅陈砖,砖面的裂纹里嵌着旧年的稻壳灰,往沸水里一投,顿时腾起股带着土腥的沉雾。

"当年随你师公采药,他总说'草木生那边,药性自清楚'。"叶承天站起家,拍了拍衣衿上的土,目光扫过凹凸错落的药田,"就像这薏米,长在水洼则取其'润',长在旱田则取其'燥'——润非湿邪,燥非火亢,全在六合付与的本性里。医者采药,要像老农用手测量麦种,看壳色便知耐旱耐涝,摸籽粒便晓真假温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