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晒谷场上的燥咳妇[第1页/共15页]

薏米霜与柿饼霜:

叶承天正用陶勺搅动新熬的薏米粥,红缨薏米的五棱在沸汤中伸展,垂垂融成乳白的浆,粥面上浮着朵完整的桂花,金黄花瓣天然蜷曲,竟与案头针灸铜人图上的肺叶表面分毫不差。他舀起一勺递给农妇,热气裹着桂香漫过她掌心的茧子:“你看这薏米,生在云台红土中,禀的是中心土气;这桂花,采自山腰雾带里,承的是西方金气。土能生金,脾胃润了,肺燥自消。”

“秋分燥咳,责在肺脾两虚……”狼毫落下,竹简刻痕里排泄青竹的凉,恍若将云台的雾岚都封进了墨色。麦冬“秋金之润”四字旁,他画了株五向须根的简影,须根末端的红土点,好似医案里农妇颈间的红痕——那是晒谷场的燥气在体表的显影。案头陶壶里煨着新煎的药汤,梨皮在沸水中伸展成肺叶状,秋霜溶散时腾起的白气,与砚台上升起的墨烟缠绕,竟在窗纸上投出“降”字的淡影。

秋分前的晨露还凝在医馆瓦当,叶承天已从檐下收了七枚梧桐叶——叶面青中透黄,叶脉疏朗如神仙指路,叶背绒毛上缀着的露水,浑圆如碎钻,竟比井水多了分清透的灵气。他将叶露倾入蝉纹陶壶时,水珠顺着壶身的蝉翼纹滑落,收回细碎的清响,恍若梧桐叶在耳畔私语:“露水聚在叶背,因叶脉如渠,导流而不滞,恰合肺脏宣发肃降之性。”

“该请桂枝来引经了。”他从青花瓷瓶取出拇指长的桂枝,表皮的横纹如年轮,断面的黄白相间处,竟藏着天然的“润”字纹路。桂枝入水的顷刻,壶中俄然出现金边,本来聚在壶底的麦冬黏液,竟顺着桂枝的头绪缓缓上浮,如同阴液在阳气的鞭策下,漫过干枯的河床。叶承天持桂枝在药面轻划,汤汁漫笔尖荡开,竟真在水面勾出个超脱的“润”字,笔划未散时,桂花香已裹着麦冬的甜,顺着这道符纹渗进每滴药汁。

叶承天的指尖刚触到竹匾边沿,便被粒滚圆的薏米硌了一下——那薏米壳顶泛着淡红,像被秋阳吻出的唇印,五棱清楚的纹路在指腹下凸凹有致,竟与掌心的劳宫穴刚好相契。他拈起这粒"红缨薏米"对着光看,壳上五道棱线清楚如针灸铜人图上的脾经走向,尾端的红尖透着血气,清楚是吸足了云台山顶云雾的精魄:"您看这五棱,对应着脾经的井、荥、输、经、合穴,最能润脾阴的燥。"

当第一口药汤滑过喉间,农妇感觉有片带着晨露的梧桐叶,正顺着食道悄悄伸展,扫去晒谷场留下的燥涩;梨皮的清冽裹着桂花的甜,像秋阳下的山涧,漫过每道枯燥的褶皱;最妙是桂枝的暖意,让这碗润药不寒不腻,好似脾肺得了件阴阳相织的护衣。医馆外的梧桐又落了片叶,叶背残留的露水刚好滴在药渣上,将“燥者濡之”的医理,融成了春季里最和顺的注脚。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