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心安即是归处》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4章 纵浪大化,不忧不惧[第1页/共10页]

谈到萧洒一点的题目,起首必须对这个词儿停止一点解释。这个词儿圆融无碍,谁一看就懂,再一诘问就胡涂。给如许一个词儿下定义,是超出我的才气的。还是查一下词典好。《当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神情、举止、风采等)天然风雅,有韵致,不拘束。”看了这个解释,我吓了一跳。甚么“神情”,甚么“风采”,又是甚么“韵致”,满是些笼统的东西,让人没法掌控。这如何能同我平常了解和利用的“萧洒”挂中计呢?我是主张恍惚说话的,现在就让“萧洒”这个词儿恍惚一下吧。我想到中国六朝期间一些当时名流的行动,特别是《世说新语》等书所记录的,比如刘伶的“死便埋我”,甚么“雪夜访戴”,等等,应当算是“萧洒”吧。可我立即又想到,这些名流,大要上萧洒,实际上心中如焚,不时候刻担忧本身的脑袋。有的还终究逃不畴昔,嵇康就是一个闻名的例子。

北京西山深处有一座辽代古庙,名叫“大觉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流泉,有300年的玉兰树、200年的藤萝花,是一个绝妙的处所。将近20年前,我骑自行车去过一次。当时古寺虽已破败,但仍给我留下了深切的印象,至今忆念难忘。客岁春末,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欧阳旭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剪彩,本来他下海成了很有根本的企业家。他毕竟是墨客出身,念念不忘为文明做进献。他在大觉寺里创办了一个明慧茶院,以弘扬中国的茶文明。我大喜过望,定时到了大觉寺。此时的大觉寺已完整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金碧光辉,玉兰已开过而紫藤尚开,喝茶观茶道表示,心旷神怡,浑然欲忘我矣。

写到这里,我的思惟活动又逼迫我把“萧洒”,也像“胡涂”一样,分为两类:一真一假。六朝人的萧洒是装出来的,因此是假的。

胡涂一点萧洒一点[1]

这类说法合用于统统人,旧社会的天子老爷子也包含在内里。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觉得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该该有甚么不快意的事。但是,实际上,王位担当,宫廷斗争,比官方残暴万倍。他们威仪仿佛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固然假造了“龙御上宾”这类神话,他们本身也并不信赖。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图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希冀借此以不死。成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