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朽的书(2)[第5页/共7页]
工人背着盛黍谷的筐子,沿着砖头砌成的台阶一向走到圆顶堆栈边的平台上。接着,他们把整筐的谷物送到屋顶上的孔洞里,把黍谷倒出来以后就从速往回走,以便其他背着满筐黍谷的工人能走上去。
固然那样的蜡板和铁笔早就烧毁不消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常常会说某或人的一支“铁笔”非常棒,这就是在夸奖对方的文章写得非常好。
合法纸草纸处于黄金期间的时候,它的劲敌――羊皮纸呈现了。在好久之前,有些游牧民族就曾经在兽皮上写字。厥后,比及人们学会制作皮革的时候,皮革才变成羊皮纸,从而成为写字的质料。传闻,它的发明过程是如许的: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中,有一座非常驰名的图书馆,内里有近百万卷纸草纸卷的藏书。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历代法老都非常体贴这座图书馆的生长环境。是以,多年以来,亚历山大图书馆始终保持活着界第一的位置。但是,没过量久,另一个图书馆超越了它,它就是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城图书馆。当时的法老决定采纳无情的手腕对帕加马图书馆停止抨击。因而,他命令严禁把纸草纸输到亚洲。
我们的故事中所要讲的这位录事所写的就是大众体。当那些身穿红色围裙的工人把稻谷搬运进堆栈的时候,他就按例将谷物的分量记录下来。
这类书法写得非常草率,与我们常常在埃及的神庙和陵墓墙壁上所看到的那种邃密图形一点儿也不一样。
但是,纸草纸卷并不但独一这一个缺点。在凡是的环境下,一个纸草纸卷只不过是整部书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这里要印成一册厚厚的书,那在埃及、希腊和罗马就必必要分红好几卷纸草纸卷。以是,在阿谁期间,书绝对不是一件能够放得入口袋里的东西。假定非要带上一部书,那就得把很多纸卷装进一个像大盒子似的、有皮带的圆桶里,然后扛在背上走。有钱人是向来不会本身背书的,如果他们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去,就会随身带上一个仆从,让这个仆从背着装书的桶子。阿谁期间的书店,与其说是书店,倒不如说是卖糊壁纸的店铺。在长长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排排的纸卷,就仿佛糊壁纸卷一样,并且每一卷的上面都附带着一个标签,标记取书名。
如果中间有条缝,笔尖就会被分红两半,环境就完整分歧了:墨水能够沿着中间的沟槽又细又匀地流出来。如果想要写出来的笔划粗一些,就把笔尖揿得重一点,把墨水的“河道”扩大些,如许一来,墨水便能够多流出来了。这真是一个既简朴又奇妙的体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