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武韬——仿遣将用兵之术 (1)[第3页/共5页]
⑩大明:阳光。
②天道:天然规律,此处指天命。
⑨菅(jiān):一种多年生的草。
发启第一: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公元219年,曹操率领雄师兵临汉水,筹办打击驻扎在此处的刘备雄师。刘备部下战将赵云领兵退守汉水西岸,与曹操雄师隔水对峙。
本节阐述了讨伐商朝的韬略,供统治者吊民讨伐、篡夺天下。全篇可分为六个要点:一是对内“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二是精确熟谙计谋情势,掌控计谋机会是否成熟。三是夸大“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即不通过战役就能屈人之兵。四是统治者要想篡夺天下,就必须正视收揽民气,与民同利。五是有所图谋时要埋没本身的计谋诡计,“大智不智,大谋不谋”“贤人将动,必有愚色”等等。六是指出殷商已经呈现了亡国之征象,此时出兵就会达到“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的结果,进而篡夺天下。
本卷首要阐述获得政权及对敌斗争的战略,夸大在作战前必须先对敌我两边的环境了如指掌,停止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才气制胜,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卷内容比较少,共分为《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五章。以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旗号光鲜地提出了争夺天下的计谋目标,并指出计谋的最高境地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即“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
“实在将军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范阳县拿下。请将军命令赦免范阳县令,并且赐赉他爵位,他必然会欢畅地翻开城门相迎,然后将城池交到您的手中。而后,将军你能够让范阳县令到四周的地区去游说,那么四周的郡县必定会抢先恐后地前来归降。如许将军便可不攻而取城,不战而服人,这就是所谓的传檄而定千里之计。如果将军还是采纳攻取前十座城池那样的做法,那么不但范阳,另有其他处所也都会变成金城汤池,将军即便能够攻取,恐怕也要支出很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