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享受生命里的无上美妙(2)[第2页/共5页]
《般若波罗蜜》这本书恰是专讲般若学的。按照我的小我经历,佛经里的般若学应当是更合适当代社会的人们来修学的。起码在我的学习、事情和糊口中,般若学起到了庞大非常的影响。我但愿能与大师一同分享多年来的心得。
一不杀生,意义就是要慈心于仁,就是不因本身的私心而去殛毙生命来谋取私利。
别的,五戒的内容延伸开来,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棍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恶。十善实在和五戒本色上是一体的,只不过更加详细地标准了人们的言行认识。以是凡是是把五戒和十善连起来讲成“五戒十善”。遵循赵朴初先生的先容,五戒十善是人间佛教的首要内容。
佛经号称有十二部,内容浩大纷繁,无所不容,就是佛陀针对分歧的人们和分歧的环境来讲的。此中,乃至另有佛陀为牧牛人说的如何牧牛的内容。
就拿我本身来讲,皈依也好,受戒也好,都是自但是然的事情,仿佛水到渠成。就像当初我喜好靠近佛教的独一启事,就是因为佛陀主张让人们本身挑选,本身做主。你能够信佛,也能够不信。你能够削发,也能够出家。统统都由你本身来做决定,统统来去自在。以是,到明天,皈依也好,受持五戒也好,也都是我本身的挑选和决定,与别人无关,只是出于对本身卖力罢了。
总之,写作这本书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体味到佛法的实在脸孔。第一,佛法不是科学。第二,佛法是大聪明。第三,学习佛法能够毕生受用无穷。第四,佛法能够让人们心生欢乐,永离烦恼痛苦。就像《心经》里所说的:“能除统统苦,实在不虚”。
佛陀又说,如果人持戒而终不违犯的话,就会有五种功德。哪五种功德呢?第一,是能够心想事成,随心所欲。第二,是统统的财产会越来越多,并且无有损少。第三,是所到之处,世人敬爱。第四,是好名声遍及四方,天下尽知。第五,是命终后必生天上。
别的,五戒的受持和皈依三宝一样,是要人本身来作决定的。遵循佛教常例,如果不是出于本人自发和志愿,皈依和受戒都是无效的。
这里说的五戒是佛教的底子戒,凡是佛弟子都应当尽力来受持和遵循的。它包含五项内容: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