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找到了位置,也就找到了自己(3)[第1页/共5页]
有位和尚就教赵州和尚,甚么时候能够成佛?赵州和尚答复说,比及虚空落地。
究竟上,寺庙里的糊口并非世俗社会里的人们所能想像。起码对我来讲,柏林禅寺里的那段糊口,是永久值得回想的一段夸姣光阴。
我们前面先容过,三皈依,就是自皈依佛、自皈依法和自皈依僧。遵循六祖慧能的解释,佛就是憬悟,法就是正大,僧就是清净。皈依三宝,最首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宝。就是说要皈依自性的憬悟,皈依自性的正大,皈依自性的清净。
这个和尚就又问道,那到底甚么是达摩祖师西来意?赵州和尚也再次答复说,庭前柏树子!
此时现在,我就站在柏树上面。这棵高大细弱的柏树,已然是历经了千年的沧桑。树上的铭牌上标明是树龄有1300年。
“尽形寿,不邪淫,汝今能持否?”“能持!”
关于柏树子,另有一个相干的禅宗故事,是如许说的:
有一天,一个和尚就教赵州和尚,甚么是达摩祖师西来意?
固然如此,来到了柏林禅寺,就像寺里的徒弟们一向在说的,真的是到了本身的家一样。
遵循佛陀生前所教,佛弟子的个人糊口,应当遵守“六和敬”的原则。这里的“六和”别离是: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六和敬”是佛教徒在个人糊口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遵循“六和敬”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夸大和正视“战役共处、说话和蔼、相互恭敬、遵循规律、经济均匀和思惟同一”是一个健全的个人所必备前提和底子包管。
公元1984年的夏季,姑苏上方山中,我与初恋女友紫青女人不期而遇。
赵州和尚答复说,庭前柏树子。
不过,就像现在的人们动不动就称人“老板”一样,也不见得每小我都是老板嘛。只是如许称呼人的和被称呼的都晓得这只是个尊称,固然一定就是究竟。但两边呢,一个爱说,一个爱听,何乐而不为呢?
“尽形寿,不妄言,汝今能持否?”“能持!”
和当年被称为“卢行者”的六祖慧能一样,小冯和小赵就被别离称为“冯行者”和“赵行者”。别的来做义工的,或是来做佛事的等人,就商定俗成地一概称为“某某居士”。像我就被他们称为“蒋居士”,实在我晓得这个居士,本来就和“和尚”一词一样,不是普通人所能接受的尊称。
这位和尚又问,甚么时候虚空落地?赵州和尚答复说,比及柏树子成佛。